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苏州要闻

苏州在绿色金融服务领域不断涌现创新成果 闲置碳排放资产也可以盘活“变现”

时间: 2023-03-31 01:35 来源: 苏州日报 访问量:

最近,建设银行苏州分行完成了一单碳排放权质押贷款,为昆山协鑫蓝天分布式能源有限公司发放流动资金贷款1900万元,采用第三方保证方式,且追加8000吨碳排放权质押。此前,张家港农商银行、昆山农商银行等也曾落地过“碳权贷”,在绿色金融服务领域开展了创新尝试。

来自人民银行苏州市中心支行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底,苏州市绿色贷款余额5630亿元,同比增速56%,比各项贷款增速高41个百分点。绿色债券余额171亿元,同比增速47%。辖内3家法人银行发行了3期绿色金融债,余额30亿元。绿色金融服务正在不断打开新空间。

“碳权贷”让闲置碳配额“活”起来

昆山协鑫蓝天分布式能源有限公司是一家使用天然气的清洁能源发电厂,也是昆山地区拥有碳排放权的5家公司之一,建设银行昆山分行曾为其发电项目办理过绿色基本建设贷款。此次在日常走访中,得知该企业有流动资金贷款需求,且近两年均有碳排放权配额闲置未使用,便为企业量身定制了“碳权贷”授信方案。

“拥有碳排放权的企业不多,要落地‘碳权贷’企业还必须有碳排放‘余额’。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碳排放权的交易价格会变动,还需要在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办理质押登记和公示等,办理流程和一般贷款不同。”建行昆山分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次的协鑫蓝天“碳权贷”能够顺利发放是人行、银行、企业等多方通力合作的结果。

在实施过程中,昆山建行仔细研究了碳资产质押融资操作指引及相关政策,多次上门了解企业配额使用情况,根据企业自身碳排放使用情况设定适当的质押量及期限,同时配套充足的融资额度,理清登记注销流程,提高业务办理效率。“碳资产质押和其他的动产质押有很大的不同,”负责办理的业务经理告诉记者,在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办理质押登记和公示前,银行要做好质押合同、手续等的准备,还要通过内部程序完成对碳资产价值的动态评估、申请给予贷款价格优惠、协调推进优先审批等。“能够把闲置的碳排放配额用起来,通过质押获得这么优惠利率的贷款,真的感谢建行。”企业的感受是最大的肯定。

“碳权贷”助力完成“含绿量”提升

碳排放权质押贷款为企业盘活碳资产、推进节能减排开辟了一条低成本、市场化道路,将助推企业加速向“含金量高、含绿量高、含碳量低”转型。“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来说,未来融资多了一个渠道,具有环境、经济双重效益。”建行苏州分行相关负责人这样说。

此前,张家港农商银行曾使用央行再贷款资金,为一家印染企业办理了“碳权贷”。这家印染企业拥有自备电厂,是全国首批取得碳排放权配额的企业之一。得知企业有碳排放权配额未完全使用后,该行主动上门为企业量身设计了以9.59万吨碳排放权配额作为质押的“碳权贷”,金额300万元。这是苏州市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后,在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进行质押登记和公示的首单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此后,昆山农商银行以67万吨碳排放权为质押,为江苏正源创辉燃气热电有限公司发放了“碳权贷”1000万元。作为昆山金改区首笔碳排放权质押贷款,该笔贷款还“尝鲜”了昆山市综合风险池的政策红利,在一定额度内,贷款实行风险共担机制,风险补偿资金与银行按照7∶3的比例承担本金损失,在一定程度上缓释信贷风险,鼓励银行加大绿色信贷投放。此次协鑫蓝天“碳权贷”规模进一步提升,也是苏州绿色金融在“碳权贷”领域探索出又一成功案例。

据了解,目前,国内市场主要有两类碳资产,分别是碳配额以及企业通过自愿减排系统所取得的国家核证减排量(CCER)。以碳排放权作为贷款的抵质押品,所形成的相应贷款就是碳排放权抵质押贷款。理论上来说,“碳排放权质押贷款”是指以碳排放权配额为质押物,在遵守国家有关金融法律、法规和信贷政策的前提下,由银行业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发放的、在约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贷款。

从目前市场情况看,拥有碳资产的企业比较少,企业的碳排放权配额也是有限的,如果不够用,还需要额外购买。“办理碳权贷的前提是拥有碳资产、且碳排放权质押给银行后,不会影响企业自身的使用。”有业内人士指出,受制于一些客观条件,“碳权贷”目前还处在探索起步阶段,进一步的推广还需要多方合力。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老挝黄金赌场: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推动我省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去年7月,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江苏银保监局、江苏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制定并发布了《江苏省碳资产质押融资操作指引(暂行)》。在界定质押融资碳资产种类,明确融资条件、融资期限额度和贷后管理等相关要求的基础上,该指引详细规范了质押融资程序、办理流程和工作要求,也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创新服务提供了规范指引。

“碳金融”市场还有大空间

以备受关注的制造业为例,绿色低碳转型资金需求巨大。苏州金融监管部门联合发改委、工信局等部门,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全覆盖金融产品,区域制造业绿色低碳改造投融资规模显著提升。截至2022年12月底,苏州市制造业绿色贷款余额1627亿元,同比增速129%,远超绿色贷款整体增速。

苏州还运用和落地碳减排支持工具、“苏碳融”支持政策,设立绿色再贴现专项额度并建立绿色企业名录库。在昆山金改区推出《绿色金融风险补偿资金实施细则》,创设5000万元“昆绿贷”风险资金池,缓释金融机构风险,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工业降碳和普惠农业的支持。首创绿色保险和绿色信贷联动模式,绿色保险覆盖企业近4000家,金融参与生态环境治理作用进一步显现。

产品创新、市场化引导正在为绿色金融发展带来活力,记者在人行苏州中支了解到,除了“碳权贷”,目前“碳中和挂钩贷”“排污权抵押贷”“碳中和债”“吴都租赁绿色ABS”“太阳能光伏发电企业险”“CCUS项目贷”等一批全国或全省首单创新产品已经落地苏州。其中,江苏银行苏州分行创新落地全国首单ESG(环境、社会、治理)表现挂钩贷款、全国首单再贷款支持挂钩碳账户贷款、江苏省首单补贴确权贷款、江苏省首单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模式贷款。中国银行苏州分行成功承销全省首单碳中和债、东吴证券成功承销全国首单碳中和知识产权质押创新创业债券、江苏省首单公开发行碳中和公司债券等。太平洋产险分公司开发的太浦河“水质无忧”保险,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联合河长制再深化的创新举措。

“相关‘碳交易’的推进能够促进控排企业做好碳排放管理,倒逼技术升级,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远景目标。”有业内人士指出,在未来的业务发展方向上,碳资产还可能衍生出其他产品和服务,比如碳资产拆借、碳资产托管、碳期权、碳期货等。碳金融市场有着非常大的畅想空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